站在青岛站台看着手机里的记账本,我突然笑出了声——原来精心准备的旅游攻略在真实消费面前就是个笑话。上周五刚下高铁时还盘算着3000元足够玩转青岛,结果第三天中午在劈柴院数着剩下的硬币时,终于明白什么叫"理想很丰满,钱包很骨感"。
从北京到青岛的动车票二等座314元看似合理,但当你拖着行李站在地铁闸机前才会发现:青岛地铁三日票要45元,而单程票均价4元。我这三天在地铁上花了32元,血亏!
在中山路订的"海景民宿"每晚380元,推开窗看到的却是停车场。老板理直气壮:"停车场对面就是海啊!"更绝的是第三天续住时房价突然涨到580元,理由是"周末价"。后来发现同区域连锁酒店才298元,还包早餐。
营口路市场买海鲜时,摊主大姐热情得让人发毛:"小兄弟,螃蟹35一斤!"正准备掏钱,旁边本地大妈突然用方言说了句:"嫩宰人吧?"转身就走。最后跟着大妈在拐角摊位用18元/斤成交,但加工费又花了45元。
栈桥免费?太天真了!喂海鸥的面包10元/袋,拍照用的望远镜5元/分钟。更绝的是海底世界160元门票进去发现,最精彩的水母馆要另付30元。崂山景区套票130元看似划算,但景区大巴又要40元。
总计3230元,比预算超了23%。但最贵的教训是:在台东夜市花50元买的"珍珠项链",回酒店发现会掉色。
第三天偶遇的出租车王师傅实在看不下去,传授了几招:"你们年轻人就爱去网红店,其实老城区菜市场的鲜啤散装才5元/斤。去小鱼山看日落比信号山人多的地方美十倍,关键还免费。想吃海鲜就去李村集,下午三点后都是跳楼价。"
现在看着手机相册里的碧海蓝天,突然觉得那些多花的钱都变成了有趣的故事。就像我在天主教堂前遇到的新婚夫妇,非要用我的手机帮忙拍合影,最后硬塞给我两个喜糖——这大概就是旅行的魅力,预算永远算不准,但惊喜总在计划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