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8月那个闷热的午后,我的手机突然被旅游社朋友的来电轰炸。接起电话还没开口,就听到她急促的声音:"快看新闻!个人游签注要暂停了!"手指颤抖着刷新页面时,大陆居民赴台个人游试点暂停的公告已经赫然挂在官网首页。
如今三年过去,在台北街头再也听不到熟悉的各地方言,士林夜市的摊主老陈跟我说:"以前这时候该挤满拉着行李箱的陆客了,现在冷清得能听见蚵仔煎滋滋作响的声音。"这或许正是当前两岸旅游现状最生动的写照。
根据最新出入境管理规定:
上周陪朋友去出入境大厅,遇到个攥着过期G签的中年人。工作人员耐心解释:"您的证件就像过期的电影票,虽然座位还在,但放映场次已经取消了。"这个比喻让人瞬间理解政策执行的严肃性。
在厦门经营两岸贸易的王经理分享了他的经历:"去年公司急需赴台验货,本以为没戏了,没想到通过商务签注通道两周就批下来了。"目前特殊事由申请主要包括:
在福州从事医疗工作的李医生告诉我,他们医院去年成功为5名重症患者申请到医疗签注,"但需要提供台湾医院出具的正式诊断书和治疗方案,审批过程就像在闯关打怪"。
在深圳做旅游定制的小林最近忙得不可开交,"很多客人转道金门马祖,虽然不能进本岛,但特色小吃和战地风光也够玩两三天"。目前可行的替代方案包括:
不过在上海某高校任教的张教授提醒:"去年带学生参加学术会议,发现即便持交流签注,在台期间也不能随意变更行程,每天都要跟接待单位报备。"
最近在两岸航线做地勤的老周注意到微妙变化:"虽然客运量还没恢复,但货运航班明显增多,这或许是个积极信号。"从业内人士处了解到,恢复个人游需要满足三个条件:
在厦门经营民宿的阿雅已经开始未雨绸缪:"我们把以前的自由行攻略都更新成了团队游版本,等政策放开那天,客人既能享受跟团的便利,又能体验自由行的乐趣。"
记得去年帮朋友处理签注问题时,出入境管理局的小姐姐说过一句耐人寻味的话:"证件就像钥匙,能不能开门还要看锁匠的心情。"或许当我们把视线从签注本身移开,多关注两岸民间的温情互动,那道海峡就不会显得那么遥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