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小时前还在开罗机场为打车费砍价的我,此刻正对着吉萨金字塔群发呆。骆驼粪便混合着薄荷茶的味道在空气里发酵,穿长袍的小贩突然用字正腔圆的"二维码扫这里"打断我的思绪——这就是现代埃及给我的初体验。
凌晨四点的尼罗河邮轮甲板上,我的Careem叫车软件突然响起。这个中东版滴滴让我成功预定了从阿斯旺到阿布辛贝的私家车,价格比酒店报价便宜40%。在埃及自由行,你必须掌握这些生存技能:
当我们的中巴车在卢克索神庙前停下,导游艾哈迈德神秘地掏出工作证:"现在带你们解锁帝王谷的VIP通道。"原来正规旅行社能开启普通游客接触不到的未开放墓室,那些壁画上的圣甲虫在手机闪光灯下泛着诡谲的金光。
开罗地铁的女土专用车厢里,头巾姑娘们正在传阅我的中国结;而跟团游客在空调大巴上听着"埃及艳后与恺撒"的八卦。两种移动方式带来截然不同的体验:
在哈利利市场深处,我跟着油管教程找到了传说中的烤鸽子饭店。而跟团的朋友们正在邮轮上享用改良版库莎丽,主厨特意减少了鹰嘴豆酱的辣度。当我的肠胃开始抗议街边果汁的卫生状况时,他们正从容地吃着旅行社提供的密封包装甜点。
在亚历山大图书馆,我花了整个下午和当地学生讨论阿拉伯之春;而跟团的小伙伴已经完成地中海城堡+夏宫+珍珠餐厅的打卡三连。如果重来一次,我可能会选择半自由行——让旅行社搞定复杂的西奈半岛通行证,自己掌控红海浮潜的时间。
开罗地铁的警察帮我追回被偷的手机时,旅行团的领队正在检查每家酒店的门锁。有次我在达哈巴差点误入贝都因人的私人领地,而跟团游客的夜游行程永远有持枪警卫随行。但也是在这些时刻,我收到了贝都因老奶奶手作的椰枣饼干。
站在哈特谢普苏特神庙的阴影里,突然明白旅行方式没有标准答案。就像古埃及人既相信太阳船的规律航行,又崇拜不可预测的沙漠风暴。或许最好的方案是:在跟团的安全网里,给自己预留48小时自由放风时间——足够去锡瓦绿洲泡个盐湖澡,或者在努比亚村庄学敲手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