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当时与汪伦结为好友之后,因为什么事而离开?(《赠汪伦》的详细背景)

时间:2025-05-07 14:18 人气:0 编辑:春暖旅游网

一、李白当时与汪伦结为好友之后,因为什么事而离开?(《赠汪伦》的详细背景)

汪伦是唐朝泾州(今安徽省泾县)人,他生性豪爽,喜欢结交名士,经常仗义疏财,慷慨解囊,一掷千金而不惜。当时,李白在诗坛上名声远扬,汪伦非常钦慕,希望有机会一睹诗仙的风采。可是,泾州名不见经传,自己也是个无名小辈,怎么才能请到大诗人李白呢?

后来,汪伦得到了李白将要到安徽游历的消息,这是难得的一次机会,汪伦决定写信邀请他。那时,所有知道李白的人,都知道他有两大爱好:喝酒和游历,只要有好酒,有美景,李白就会闻风而来。于是汪伦便写了这样一封邀请信:“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李白接到这样的信,立刻高高兴兴地赶来了。一见到汪伦,便要去看“十里桃花”和“万家酒店”。汪伦微笑着告诉他说:“桃花是我们这里潭水的名字,桃花潭方圆十里,并没有桃花。万家呢,是我们这酒店店主的姓,并不是说有一万家酒店。”李白听了,先是一愣,接着哈哈大笑起来,连说:“佩服!佩服!”

汪伦留李白住了好几天,李白在那儿过得非常愉快。因为汪伦的别墅周围,群山环抱,重峦叠嶂。别墅里面,池塘馆舍,清静深幽,像仙境一样。在这里,李白每天饮美酒,吃佳肴,听歌咏,与高朋胜友高谈阔论,一天数宴,常相聚会,往往欢娱达旦。这正是李白喜欢的生活。因此,他对这里的主人不禁产生出相见恨晚的情怀。他曾写过《过汪氏别业二首》,在诗中把他汪伦作为窦子明、浮丘公一样的神仙来加以赞赏。

李白要走的那天,汪伦送给名马八匹、绸缎十捆,派仆人给他送到船上。在家中设宴送别之后,李白登上了停在桃花潭上的小船,船正要离岸,忽然听到一阵歌声。李白回头一看,只见汪伦和许多村民一起在岸上踏步唱歌为自己送行。主人的深情厚谊,古朴的送客形式,使李白十分感动。他立即铺纸研墨,写了那首著名的送别诗给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首诗比喻奇妙,并且由于受纯朴民风的影响,李白的这首诗非常质朴平实,更显得情真意切。《赠汪伦》这首诗,使普通村民汪伦的名字流传后世,桃花潭也因此成为游览的胜地。为了纪念李白,村民们在潭的东南岸建起“踏歌岸阁”,至今还吸引着众多游人。

二、赠汪伦400字的扩写

今天,杨柳依依,微风吹拂着我的面颊,我——李白站在一条船上。望着桃花潭这个地方,我心想:一会儿船要开走了,我和汪伦也会说:“再见”。就在船正要起锚的时候,一阵欢快的歌声从远方传来,并且越来越近。直到这时,我才看清楚,原来是汪伦用脚踏着拍子、唱着歌走来。这时,我不禁想起和汪伦初次见面的情景。 有一天,一个名叫汪伦的人给我写了一封信,说他们那里“十里桃花,万家酒店”。我一看:桃花并没有我想象中的那么多,酒店也没有“万家”,我生气了,问汪伦怎么回事。汪伦说这里方圆十里叫“桃花潭”,有一家酒店的店主人姓万,所以说是“万家酒店”。我听了,气也消了一半。汪伦他也好好地招待我。我在这四、五天的时间里过得很高兴,我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这时,一阵悦耳的鸟叫声把我唤醒。我看见汪伦还在歌唱,附近的杨柳在微风中跳舞,鸟儿也在树枝上放声歌唱。看到这儿,我说:“桃花潭的水纵然有千尺深,也不如汪伦送别我时的情意啊!”船起锚了,我离开了桃花潭,汪伦的身影也渐渐模糊起来……(完)

三、桃花流水三千尺,不及王伦送我情,杜甫和王伦是什么关系。

1. 从《李白集校注》中发现另有《过汪氏别业二首》,据称也作《题泾川汪伦别业二章》。不过在这首诗里,并没有关于汪伦的细致介绍。只是从中感觉到这位汪主人,可能很富有、也很好客。后来,翻阅清人袁枚的《随园诗话》,《随园诗话》对汪伦招待李白的情节,有一段记载:“唐时汪伦者,泾川豪士也,闻李白将至,修书迎之,诡云:‘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李欣然至。乃告云:‘桃花者,潭水名也,并无桃花。万家者,店主人姓万也,并无万家酒店。’李大笑,款留数日。”

2. 《随园诗话》记载的这个情节可信度有多少呢?网上有人说,这个“桃花潭”在安徽泾县陈村镇境内,那里流传着关于李白汪伦相会的故事,而其传说竟然和袁枚《随园诗话》的记载一样。并且,潭边至今有汪伦的墓碑,上面写有“唐史官汪讳伦也之墓”,相传这碑文也为李白所题写。

3. 从袁枚《随园诗话》的记载,到安徽泾县陈村镇的传说,如果这些都可信的话,那就是李白上了汪伦的当,汪伦用小小的“伎俩”就把李白给忽悠到了自己家。尽管是被忽悠被骗,李白仍然很高兴地“款留数日”。这完全“归功”于汪伦的热情与美酒。是汪伦的热情与美酒,让李白激动,临走的时候还不忘写诗,并且从题目到诗句都有“汪伦”二字,按现代人的话讲,这首诗是标准的“人情诗”。

4.不论上述的记载和传说是真是假,李白这首《赠汪伦》,让汪伦与李白与诗一起留名青史。这绝对是汪伦所想不到的。

5.参考资料《西安日报社·李白与汪伦》

四、将((赠汪伦))改成一个故事,清楚地表示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赠汪伦(改写)

桃花潭静静的,宛如明镜一般,映出蓝蓝的天,白白的水,绿绿的树。微风一吹,水面荡起阵阵涟漪。

大诗人李白站在船上,欣赏着这一片美穿甫扁晃壮浩憋彤铂廓景,留恋这个世外桃源。“走吧!”李白说。

船夫刚想解缆开船,一阵高亢激昂的歌声从湖岸传来,李白回头一看,只见汪伦和一些村民在岸上踏步高歌,欢送李白。李白感动地热泪盈眶,连忙上岸。两个好朋友,亲热地握着手,深情地望着对方。

汪伦说:“李白兄,人海茫茫,这一别,又何时能再重逢啊!为何不在小弟家多留数日呀?”

“汪兄,我在贵舍已逗留多日,实在是不好意思再留在这儿了。”李白推辞道。

“李白兄啊!”汪伦仍然舍不得这位难逢知己,“这有什么不好意思的,我们这里的人们都热情好客,多希望兄台多留几日啊!是不是啊乡亲们?”村民们都纷纷响应,希望挽留这位大诗人。

“可是……”“不知李白兄为何不肯赏脸,难道因为小弟照顾不周?”李白见汪伦误解了他的意思,便连忙解释说:“不,你误解我的意思了。只是我四海为家,不愿长留,为汪兄怎添麻烦。再说我已待了甚久,也是我该离去的时候了。”

汪伦见不能挽留李白,流露出一丝伤心的神情,说:“啊!以后何时才能再见李兄啊!”“若你我有缘,定会再次重逢。”李白安慰汪伦。

这时船夫催到:“客官,时候不早了,上船吧!”李白与汪伦依依不舍地告别,便踏上船头。

船渐渐开远了,汪伦含着泪大声喊道:“李白兄!告辞了!后会有期!”说完,只听见李白隐隐约约的吟诗声: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相关资讯
热门频道

Copyright © 2024 春暖旅游网 滇ICP备2024020316号-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