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的国家挺多的,去旅游的话我推荐亲可以去个法瑞意这三个国家~我是之前看了花儿与少年看他们一大票人去欧洲玩很心动呢,但是欧洲那边没有了解过我安全的报了个团去,玩的也不错,是众信的金牌法瑞意这三个地方的团!很不错的说,整体安排我都是很喜欢的呢!酒店住的很舒服!安排的餐都特丰富!
7月1日 星期六 上海天气 晴
第一个走进中国馆的厦门记者
今天是世博开园第一天,我们的第一个目标自然是 “东方之冠”———中国馆。
虽然我们起了个大早,但入园一看,还是傻了眼,中国馆前早已里三层外三层,排满了等待进馆的游客。我们马上又联系世博新闻中心,得到的答案是,当天提供给媒体的预约券也发放一空了。
不过没关系,我们还有援兵。我们的同事崔晓旭随厦门春辉国旅120人世博首发团,昨天已经搭乘动车抵达上海,并已成功完成了今天参观中国馆的预约。
上午11点,小崔顺利走进中国馆,她也成为开园后首位进入中国馆的厦门记者。
中国馆的亮点,此前各大媒体都已详细报道过。不过小崔说,百闻不如一见,走进中国馆才知道,馆内的大气、宏伟和现代气息,实在是难以用笔墨来形容的。
小崔告诉我,首先让她感到印象深刻的是馆内的“寻觅之旅”环节,游客乘坐观览车巡礼于中国桥梁建筑的悠久历史之中,中间高低起伏,就像过山车一样,仿佛身临其境。
对于“镇馆之宝”《清明上河图》,小崔说,最直观的感受,就是仿佛时光倒流,自己回到了熙熙攘攘的北宋盛世。
在展馆中,同样充满引人深思的人文元素。一个名为“超级水稻”的展示品,它的介绍让小崔印象深刻:“一个朴实的生命,厚德载民,奠定辉煌的农耕文明,培育民族文化的基因。”
小崔在场内细细品味中国馆的精彩,我们在场外采访熙熙攘攘的人流。虽然排的队伍一眼不见边,但所有的游客都井然有序,人流所过,没有一点垃圾落地。
中国馆内处处是风景,在馆外等候的游客们,又何尝不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呢?
2010年世博会将在上海举行,其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预示着上海及其他城市将要利用和改造自然环境而创造出来的高度人工化的生存环境,造福全体城市居民,其中绿化就是很重要的一点。
水是生命的源泉,而绿色是生命的色彩。只有充满绿色的城市才有勃勃生机,充满活力。缺少绿色的家园就缺少了宁静、安详。
目前,上海正积极发展绿化。在2004年2月2日上海被正式授予“国家园林城市”的称号后,上海提出了要建设森林城市的目标。现在内环线内基本消除绿化500米服务半径盲区,建设了一大批大型公共绿地,在绿地建设中不仅突出生态功能,更加注重绿地的综合服务功能和城市景观功能。
不仅如此,绿化还带会动经济的增长。房地产投资方面有数据显示绿地最直接的收益者就是房地产开发商:由政府投资建设的公园绿地总是泽被周边---公园附近的房价几乎没有不草长价高的。
绿色,它显示了大自然的灵感和魅力。 让我们从现在行动起来,让城市多一份绿色,添一份活力。
落 日
傍晚时分,太阳像挂了一夜的大红灯笼就要拿回家去了。
它慢慢地开始西斜,给自己罩上了一层淡淡的金纱。贺兰山被它染成了一片金黄色,变得有些山影迷茫了。渐渐地,西边的天空像是着了火,不知什么时候就遮掩了半个天空。
火,仍在燃烧着。不一会儿,太阳被烤成了金灿灿的美味大馅饼,悬挂在贺兰山上方,叫人垂涎三尺。
太阳将要跌入山谷,滚落到了山头上,一下被山峰衔住了。于是,它由一个大圆盘变成了眉,又削成线,线又缩为点,最后连点也消失了。
夕阳就这样一步步沉下去。在沉下去的最后一刻,还把自己的余辉撒向了天空:西边金灿灿的上空,顿时变成了桔黄色,又化作蓝灰色,最后蒙上了灰黑色。
夜,就这样渐渐地来临了。星星一闪一闪地眨起了眼,似乎在期待着明天的日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