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是对旅游地点的原则,不能是那些通俗的,大众的景点,审美好的通常选择一些小众的,有趣的景点。
第二,旅游过程中拍照的选择取景能力不同,有些只是浮于表面,到此一游的心态拍一些景点照,但真正懂得旅游的人会去用心拍摄出与众不同的作品。
第三,对于旅游的认知不同,有些人是为了去过而旅游,而另外一些人也是选择去入乡随俗,理解各地方的风土人情,用心去体会。无所谓好坏,只是看个人追求而已。
旅游审美的主要对象可分为:拟态环境景观、风景景观、环境景观、场所景观、旅游纪念品景观等这几类。
审美是人类理解世界的一种特殊形式,指人与世界(社会和自然)形成一种无功利的、形象的和情感的关系状态。审美是在理智与情感、主观与客观上认识、理解、感知和评判世界上的存在。审美也就是有“审”有“美”,在这个词组中,“审”作为一个动词,它表示一定有人在“审”,有主体介入;同时,也一定有可供人审的“美”,即审美客体或对象。审美现象是以人与世界的审美关系为基础的,是审美关系中的现象。
审美能力是从事审美活动所必需的心理特征。
正如费尔巴哈所说的:“如果你对音乐没有欣赏力,没有感情,那么你听到最美的音乐,也只是像听到耳边吹过的风,或者脚下流过的水一样。”音乐欣赏是如此,所有的审美欣赏均如此。没有审美能力就不可能使潜在的审美对象在意识中呈现,不可能有审美感受和审美表现,所以也谈不上任何审美活动的发生。因此,审美能力在学生审美素养的构成中处于核心地位。
审美力,作为一种特殊的感受力,审美能力可以被界定为审美形式感,并由此与一般的情感相区分。审美形式感不是只关注对象形式而不顾内容的感受力,而是具有特殊含义的美学概念。首先,审美形式主要不是指审美对象的感性材料或外表特征,而是指审美对象的组织秩序与结构关系。从对象上说,形式之所以具有审美意义就在于它具有特殊的组织结构,这种组织结构体现为直观的、蕴涵丰富的审美形式。一堆石头,艺术家可以把它堆成一个艺术品,这里的关键就是艺术家使石头按一种特殊的组织秩序堆起来,这种特殊的组织秩序就是审美形式,作品的意义也由此而产生。
审美特征:
1、审美特征是指对于美的感觉表现最为突出的、具有代表性的特征。
2、从哲学的角度来看,审美是事物对立与统一的极好证明。审美的对立显而易见,体现为他的个体性,审美的统一则通过客观因素对人们心理的作用表现,即在每个时代或阶段,人们所处的环境,或多或少会对人们的审美观造成影响。由于审美是一种主观的活动,因此很多人会认为,审美只是人的一种特殊的行为,在其他动物中不存在审美。其实不然,人们对动物是否存在审美这一行为的推测,很大程度上被人们的思维所左右,而并不是真正从动物的角度出发,因此难免存在偏差,也很难说审美仅为人类所特有。
3、审美的范围极其广泛,包括建筑、音乐、舞蹈、服饰、陶艺、饮食、装饰、绘画等等。审美存在于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走在路上,街边的风景需要我们去审美;坐在餐馆,各式菜肴需要我们去审美……当然这些都是浅层次上的审美现象,我们需要审美,研究审美,更应从高层次上进行探讨,即着重审人性之美。我们不断追问自己的心灵,不断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
不包括各种各样的色彩组合,或者太过抽象派之类的。
艺术的基本特征:形象性、主体性和审美性。 一、形象性 1.艺术形象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 2.艺术形象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3.艺术形象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 二、主体性 1.艺术创作具有主体性的特征; 2.艺术作品具有主体性的特点; 3.艺术欣赏具有主体性的特点。 三、审美性 1.艺术的审美性是人类审美意识的集中体现; 2.艺术的审美性是真、善、美的结晶; 3.艺术的审美性是内容美和形式美的统一。
一 实用型与审美性:任何实用艺术都应具有实用性,我们要广泛的理解实应性,实应性应与审美性相结合,并有机的统一。 二 表现性与形式美:表现性是实应性艺术的重要美学特征,这也是他与戏剧、小说、电影等再现艺术的根本区别,表现性使实应艺术更注重形式美。
语言艺术是一门独特而精妙的艺术形式。它通过语言的表达和运用来传递思想、情感和意义。语言艺术的审美特征涉及到许多方面,但并不包括特定的文法规则和语言结构。相反,它更多关注于语言的情感色彩、词汇的丰富性以及表达方式的巧妙与准确。
语言艺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情感表达来触动读者或听众的心灵。它可以通过巧妙的文词选择、形象的比喻和细腻的描绘,唤起人们的共鸣和情感共振。在文学作品中,如诗歌和小说,作者常常运用丰富的修辞手法,以情感的力量打动读者,使他们沉浸在作品的世界中。这种情感表达的美和动人之处正是语言艺术的一大魅力。
在语言艺术中,词汇的选择是至关重要的。一个巧妙选择的词汇可以增强表达的效果,让读者对作品产生更深层次的理解和共鸣。语言艺术家通过创造新词、使用古老词汇或借用外来词等方式,丰富词汇的多样性,使其更富有表现力和独特性。
此外,语言艺术家还利用词汇的音、韵、节奏和韵律等特点,创造出美妙的声音乐章。通过调整词汇的排列顺序、使用重复和变奏等手法,他们能够塑造出旋律感和节奏感,使作品更具魅力和感染力。
语言艺术强调表达方式的巧妙和准确。它要求语言艺术家用最简洁明了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同时又能达到最大的效果。这需要艺术家具备一定的修辞技巧和对语言的深入理解。
一个巧妙的表达方式可以使作品更具吸引力和说服力。语言艺术家利用比喻、夸张、对比等修辞手法,使作品更加生动、形象和引人入胜。同时,他们还要注重准确性,确保自己所要表达的思想真正被读者理解,并产生正确的感受。
语言艺术的审美特征不仅包括情感表达的美与动人,词汇的创造力与多样性,以及表达方式的巧妙与准确等方面。它还涉及到读者对作品的主观感受与理解,以及作品所传递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正是这些特征的综合作用,使语言艺术成为一种独特而令人着迷的艺术形式。
无论在文学作品中还是日常生活中,我们都能体验到语言艺术的魅力。它让我们感受到文字背后的美妙,激发我们的想象力和共情能力。通过语言艺术的表达,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连接世界,感受到语言的无限魅力。
(1)文学的独创性。
(2)文学的形象性。
(3)文学的情感性。文学的本质是审美创造,文学的功能是传达人们的审美感受和体验,表现人们的审美理想。
精通旅游景点的知识,热情好客,服务周到。
审美体验是贯穿于创作、欣赏、消费及传播之始终的精神活动.审美体验是主体与作为审美对象的审美客体构成的一种已然的融入和超越的内在状态.
西方现代美学对审美经验的解释可以分为两大类型:一种是主观论的解释,强调审美态度的作用;另一种是客观论的解释,强调审美对象的作用.在客观论者看来,审美经验最主要的源泉在于审美对象本身所具有的审美特质.审美经验基本上是一种被动状态的知觉经验.而在主观论者看来,美和审美经验是一回事,美并不是本体论的概念,审美经验也不是认识论概念.例如,美国美学家H.帕克(1885~1949)就认为审美经验和美都是一个意思.审美经验并非来源于审美对象的审美特质,而是来源于审美态度在对象上得到的肯定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