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陵文化,是吉安江右人创造出来的区域性文化,亦是江右文化的重要支柱。庐陵文化源于七千年前的青铜文化,以“三千进士冠华夏,文章节义金庐陵”而著称于世。
庐陵是吉安的古称,
史卷中载:“中原士民,扶携南渡不知其几千万人。”原本荒僻的庐陵一带就是在这样的北民南迁时达到人口的新高。
历史上共有三次大的南迁,一次是西晋的永嘉之乱,第二次是唐代的安史之乱,第三次是宋代的靖康之难。一个地域的文化或许在这种大迁移大融合中逐渐形成,比如中原人所带来的中原文化同吉安所在的庐陵文化的融合,大批的聪明的学子以及他们的后代在庐陵地区得以崭露头角。史实证明,科举考试中中原的进士所占比例甚少,大都出现在了江南的广大地区,按现在的话说,这就是人才流失的结果。在千年科举中,全国共录取进士九万八千名,仅江西就占了一万一千名,这一万一千名中,庐陵一地就近三千名。
历数名垂史册的吉安名人,吉安人总是会说出一串名字,比如文坛宗师欧阳修,民族英雄文天祥,诗人杨万里,忠烈名臣胡铨,名相周必大,《永乐大典》主编解缙……由于庐陵的名声远播,所以很多人以庐陵人自居为荣,像欧阳修,就在他的《醉翁亭记》中称自己是“庐陵欧阳修”。
人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为什么在吉安这块土地上能培养出这么多贤人才子呢?
首先一点是吉安人的尊师重教。常年发生战乱的中原,不可能有一个良好的、长久的、安定的教育环境。那么,来到这山高皇帝远的地方,大量的学馆、书院开办起来,就形成了一个互为影响的氛围。
至今仍然完好的吉安属地的二十多个古村里,我几乎在每个村子里都能看到大小不等的书院和学馆,比如吉州区的钓源村,就有学馆五处,吉水县的谷村竟然有十二座书馆。那么在整个吉安有多少呢?二百多所。这个数字占到了江西全省的四分之一以上,可想而知,在每一个学馆里,读书的学子会是多么大的一个队伍。很多的村子对于后学的奖掖,都有一整套的方式。钓源古村有一排旗杆石,一旦有学子高就,就会为他竖起一面旗子在祠堂之前。千余年的时光中,两百多所学馆为国家所贡献的栋梁之才又是一个多么大的数字。我想,这或许就是庐陵文化的最坚实的部分。
吉安古时称作吉州,又叫庐陵。庐陵白鹭洲得名有两种说法,一是它与金陵白鹭洲形势极似,皆为二水中分,故取李白《登金陵凤凰台》中“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另一种说法是因洲上古树葱茏,竹林茂密,引得百鸟翔集,白鹭来仪,群栖群飞。故名庐陵
驾车路线:全程约105.6公里起点:吉安县庐陵学校1.从起点向正西方向出发,沿二七路行驶590米,过左侧的新城大厦约240米后,左转进入富川路2.沿富川路行驶1.9公里,过右侧的爱佳尔约250米后,右转进入君山大道3.沿君山大道行驶3.2公里,直行进入S3194.沿S319行驶3.1公里,直行进入S3195.沿S319行驶1.5公里,直行进入大广高速公路6.沿大广高速公路行驶74.4公里,在遂川/碧州出口,稍向右转进入遂川互通7.沿遂川互通行驶190米,过遂川互通约1.1公里后,直行进入井冈山大道8.沿井冈山大道行驶14.1公里,直行进入茶圣大道9.沿茶圣大道行驶340米,直行进入茶圣大道10.沿茶圣大道行驶270米,在第2个出口,朝洋村路方向,左前方转弯进入井冈山大道11.沿井冈山大道行驶2.5公里,右前方转弯进入川江南路12.沿川江南路行驶1.2公里,过左侧的恒发电器,直行进入川江北路13.沿川江北路行驶180米,左转进入工农兵大道14.沿工农兵大道行驶320米,右转15.行驶120米,右前方转弯16.行驶90米,到达终点(在道路右侧)终点:遂川县
1、孤臣腔血满,死不愧庐陵。——出自南宋·文天祥《元夕》
2、白云归意远,旧寺在庐陵。——出自唐·郑巢《送琇上人》
“庐陵”在中间的诗句
1、庐陵米贵贱,传与後人猜。——出自北宋·黄庭坚《次韵周法曹游青原山寺》
吉安古时称作吉州,又叫庐陵。庐陵白鹭洲得名有两种说法,一是它与金陵白鹭洲形势极似,皆为二水中分,故取李白《登金陵凤凰台》中“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另一种说法是因洲上古树葱茏,竹林茂密,引得百鸟翔集,白鹭来仪,群栖群飞。故名庐陵
庐陵古城在历史上曾是一座重要的军事要塞和商贸中心,也是中国南方的文化名城之一。为了弘扬中华文化,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吉安市政府决定将庐陵古城改名为“吉安庐陵”,以提高城市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总之,庐陵改名为吉安是为了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承,同时也是一种城市品牌营销的举措。
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的古称,是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之地,其孕育的庐陵文化更是赣文化的重要支柱,自古为“江南望郡”,有“金庐陵”“文章节义之邦”“才子之乡”等美誉。庐陵之名最晚出现于秦朝,因为秦时就有庐陵县,是江西省内最早的县制之一,隶属于九江郡,两汉时属豫章郡,东汉末于庐陵置庐陵郡,隋唐时或称吉州或称庐陵郡,唐中期以后以吉州、吉安为名,庐陵县历为州、路、府等治所。民国初,吉安府废,原府治庐陵县改称吉安县,此后尽管曾设庐陵道,但庐陵在民国中期以后已经不再是政区名称。现在,吉安市是江西省省辖市。
是泰和县。
廬陵其实就是繁体的庐陵,是现今江西省泰和县的古称,庐陵县在秦始皇创立36郡时就设立了,是九江郡的一个分县,到了元朝,改名为吉安,取得是“国泰民安”的寓意。
庐陵,位于中国江西省南部,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庐陵文化因其独特的魅力而备受关注,对于庐陵文化的探寻和传承,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庐陵文化可以追溯至新石器时代晚期,早在唐宋时期,庐陵就已是享有“文化之邦”美誉。在历史的长河中,庐陵文化以其独特的地域特色和历史渊源,形成了鲜明的文化风格。
庐陵文化融合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具有独特的地方特色。其书画、音乐、戏曲、民间艺术等方面都有独到之处,尤以庐陵籍文人墨客为代表,留下了大量珍贵的文化遗产。
庐陵文化的传承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应该通过举办庐陵文化讲座、文化展览等形式,让更多的人了解庐陵文化的魅力,也要加强对青少年的文化教育,让庐陵文化薪火相传。
传承是为了创新。在传承庐陵文化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积极加以创新,让庐陵文化与当代社会相融合,推动庐陵文化的发展,使其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庐陵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为庐陵文化的传承和创新贡献自己的力量,让庐陵文化在新时代展现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感谢您花时间阅读这篇文章,相信通过对庐陵文化的探索,您能更深入地了解和欣赏这一独特的文化,也能为庐陵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提供借鉴和支持。